六九小说网

六九小说网>我在墨西哥当警察 > 第148章 上帝站在我这一边不我就是上帝(第1页)

第148章 上帝站在我这一边不我就是上帝(第1页)

咖啡厅内。

古兹曼刚因“战友玛丽亚”接下那价值亿万的“生意”而稍感放松。

如果不用被通缉,那么自己就潇洒多了。

官不愿意被匪惦记,反之也是原理的。

跟政府打交道,古兹曼也知道,。。。

太平洋底的声波涟漪在第七次回荡时,被三十七个沿海监测站同步捕捉。它们的数据流如暗河交汇,在“归巢之声”系统的神经图谱上凝成一朵螺旋状光斑,中心坐标指向马里亚纳海沟北侧一处未标注的海底高原。那里本应是地质死区,可热成像显示,地壳下方正持续释放微弱但稳定的生物电脉冲??频率与归巢者深度冥想时的脑波峰值完全吻合。

我将数据投影到书房墙面,手指划过那片幽蓝光晕。“这不是自然现象。”卡米拉站在我身后,声音压得很低,“它在模仿……回应。”

“像鲸群学会了唱歌。”我说。

她点头:“可问题在于,谁教的?”

答案藏在阿尔贝托的新画里。

那天傍晚,他坐在门廊下用炭笔涂鸦,神情专注得不像个孩子。等我走近时,画纸已布满扭曲的线条:深海、嶙峋的岩石、一座由骸骨堆砌而成的钟楼,顶端悬挂着半融化的倒悬之钟。最令人不安的是钟楼下的人影??他们没有脸,身体透明如水母,体内却漂浮着无数细小的光点,仿佛把星空装进了胸腔。

“这是‘沉眠者’。”阿尔贝托轻声说,“他们在海底睡了好久好久,现在听见了地面上的声音,就开始动了。”

“他们是谁?”我蹲下身,心跳加速。

“是第一批归巢的孩子。”他抬头看我,瞳孔深处闪过一丝不属于九岁孩童的沧桑,“五十年前,P-9不是只做了十二个实验体吗?可其实……还有更多。他们没死,只是被沉下去了。因为他们的共振太强,控制不住,所以就被放进海床的密闭舱里,等着哪天被人忘记。”

我猛地站起身,冲进书房调出全球失踪儿童档案。果然,在1973至1975年间,“方舟”计划曾秘密记录过四十三例“异常觉醒儿童”的转移日志,目的地代号为“深渊静默所”。这些名字从未出现在任何公开报告中,连母亲的日记也仅以“失败品”一笔带过。

而今夜,这些“失败品”醒了。

---

三天后,我们启程前往关岛。国际海洋科考船“曙光六号”已被临时征用,船上搭载了便携式声纹解析仪、深潜机器人和一台经过改装的共振抑制器??索菲娅亲手设计,能模拟我的歌声频率,用于安抚过度活跃的归巢信号。

出发前夜,伊莎贝尔从加拿大打来视频电话。她脸色苍白,背景是一片雪原中的临时营地。

“阿图罗,格陵兰的事还没完。”她说,“昨夜‘倒悬之钟’突然自行启动,持续振动了整整十三秒,频率与太平洋的鲸鸣一致。我们检测到它的能量源……来自海底。”

“你是说,钟和‘沉眠者’之间有连接?”

“不止是连接。”她咬着嘴唇,“更像是……共生。钟不是机器,它是某种意识的锚点。当年你们以为关闭P-9就能终结一切,但‘凤凰之心’的本质从来不是技术,而是**记忆的共鸣体**。只要还有一个归巢者记得痛苦,它就不会真正死去。”

我望着窗外漆黑的大海,沉默良久。

“那你打算怎么办?”她问。

“下去看看。”我说,“如果他们是被遗忘的受害者,那就该有人替他们浮出水面。”

她苦笑:“你总是这样,非得亲自走进风暴眼才甘心。”

“不然呢?”我轻声答,“难道让别人的孩子再去承受一遍?”

---

“曙光六号”在预定海域抛锚时,海面平静得反常。没有浪,没有风,甚至连飞鸟都看不见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咸腥之外的气味??像是旧书页受潮后散发的霉味,又像金属锈蚀的苦涩。吊坠贴着胸口,微微发烫,却不刺痛,仿佛在提醒我某种熟悉的节奏。

深潜任务由我和杭德罗共同执行。他坚持同行,理由很现实:“万一你被海底的鬼魂迷住不想回来,总得有人把你拖上来。”

我们穿上特制防护服,进入球形深潜舱。随着缆绳缓缓放送,阳光逐渐褪去,世界陷入墨蓝,继而化为纯粹的黑暗。只有仪表盘上的数字还在跳动:300米……500米……800米……

就在突破一千米深度时,声呐突然捕捉到前方巨大轮廓。

“那是什么?”杭德罗盯着屏幕,声音发紧。

图像缓慢成型??一座半埋于沉积层中的建筑群,风格诡异混杂:玛雅金字塔的阶梯、苏联冷战时期的混凝土掩体、还有类似P-9站点的能量导管结构。最中央是一座倾斜的钟楼,其造型竟与阿尔贝托画中分毫不差。而在钟楼周围,散落着数十个透明圆柱形容器,每个里面都蜷缩着一个人形。

“活的。”我喃喃道。

生命探测仪显示,所有容器内均有微弱脑波活动,周期性起伏,如同沉睡中的呼吸。

“这些人……真的活了半个世纪?”杭德罗难以置信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