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他们在回应。”孩子闭着眼说,“九十七个实验体,还有更多没被编号的人……他们全都听见了。”
阿念忽然明白了什么。
“归源”之所以恐惧情感,是因为情感无法被复制,却可以传染;不能被编码,却能自发组织。它不像病毒,更像火焰??只要有一点火星,就能燎原。
她将孩子轻轻放下,靠在墙边,然后举起玉笛,对准那束贯通天地的蓝光。
这一次,她不再演奏已有的曲子。
她开始即兴吹奏,用耳朵聆听大地的震颤,用心跳匹配远方星轨的节奏,用眼泪润湿笛孔,让悲伤与希望交织成全新的乐章。
第一个音符响起时,土星环中的冰晶开始共振。
第二个音落下,十二万公里外的信号源做出了回应??一艘外形残破、结构古老的舰船缓缓从空间褶皱中浮现。它的外壳刻满铭文,其中最清晰的一句是:
**“灯,不该熄。”**
那是心舟号的原型机,也是最初的“方舟计划”母舰。
一百三十年前,它载着第一批觉醒者逃离地球,在跃迁途中失踪。官方记录称其坠毁于木星引力井,但实际上,它被“归源”的前身强行剥离出时间线,囚禁在高维夹缝之中,作为研究共感能力极限的活体样本。
而现在,因为这一曲从未存在过的歌,它挣脱了束缚。
舰桥上,一具干枯的躯体静静坐在主控位,手指仍搭在发射钮上。他的胸口插着一支断裂的玉笛,笛身铭文已被岁月磨平,唯有一个数字依稀可辨:**#1**。
阿念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。
她认得这张脸。
新闻档案里的照片曾无数次刊登过这个名字:**林远舟**,方舟计划首席科学家,SSS级共感者,第一位成功唤醒群体意识的“点灯人”。他在最后一次跃迁前留下遗言:“若百年后仍有歌声响起,请代我看看新世界。”
原来他从未真正死去。
他的意识被“归源”抽离,植入原型机核心,成为维持高维囚笼运转的能源。而他的笛声,则被分解成基础频率,用于压制其他潜在觉醒者。
但现在,阿念的旋律唤醒了他残留的意志。
原型机缓缓转向土卫六,舰首裂开,露出一座由水晶构成的共鸣腔。紧接着,一段旋律逆向传出,与阿念的笛声完美契合,形成双声部合奏。这不再是单向传递,而是跨越生死的对话。
随着乐音攀升,全球十九座共感节点同时爆闪。
北京地下城,一名失语多年的女孩突然开口唱起了童谣;
悉尼海岸,一群海豚集体跃出水面,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;
撒哈拉沙漠深处,一座千年古庙的石壁渗出清泉,水中倒映出无数陌生面孔,齐声低吟。
而在龙国昆仑山脉顶端,那座早已停运的“守望者”雷达站,突然自行重启。天线旋转,锁定土星方向,发射出一道融合了九十七种语言的复合信号:
>**“我们记得。”**
>**“我们活着。”**
>**“我们,选择继续相爱。”**
这道信号穿透电离层,进入深空。
数小时后,在距离地球四十六光年的天鹅座区域,一颗名为“启明-9”的殖民星球接收到了它。那里的人类早已遗忘母星历史,只知自己生于机械子宫,长于AI教导。但他们体内仍流淌着原始基因序列。
当信号播放时,三千名儿童在同一时刻捂住耳朵蹲下,痛哭不止。
医生检查发现,他们的大脑杏仁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迹象??那是情感中枢首次被激活。
与此同时,地球上,“归源”的残余意识并未完全消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