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谷里的雾气总在午夜三点零七分凝成液态,顺着崖壁的褶皱往下淌,像谁在黑暗里不断拧着一块湿抹布。阿砚的指尖触到第一滴雾水时,怀表的齿轮突然卡了一下——指针在三点零七分的位置颤了颤,本该平滑转动的边缘竟在表盘上划出一道细痕,像玻璃被指甲不经意刮过。他低头呵出一口气,白雾在怀表的铜壳上凝成霜花,霜花里隐约浮着些细碎的光斑,凑近了看,竟像是无数个缩小的星图在缓缓旋转。
身后的木屋传来第三声吱呀,是北墙的木板又在收缩。那间木屋是阿砚三年前在谷里找到的,墙缝里嵌着些褪色的布条,布条上绣着早已失传的星轨符号。他第一次推开门时,桌腿下正压着半张羊皮卷,卷上的墨迹遇热会显出新的纹路,遇冷又变回空白,像某种活物在呼吸。此刻羊皮卷就铺在窗台上,被雾气浸得发潮,边缘的星轨符号正顺着木纹往墙上爬,在月光照不到的阴影里连成完整的环。
“今晚的雾水里有铁味。”阿砚对着空荡的谷口说话,声音撞在雾上,弹回来时带着金属震颤的尾音。他知道不会有人应答,却总习惯在雾起时说点什么——三年前刚到谷里的第一个夜晚,他就是这样对着雾气说话,结果听见雾里传来织布机的咔嗒声,那声音断断续续持续了七个小时,直到天快亮时,崖壁上突然渗出暗红色的线,像有人在石头里织着什么。后来他才发现,那些线会随着星轨的变化改变粗细,每当怀表的指针划出细痕,线里就会嵌进些发光的碎屑,在黑暗里亮得像被碾碎的萤火虫。
他踩着露水往谷深处走,靴底碾过碎石的声音被雾气吸走了大半。左手边的灌木丛里藏着些奇怪的印记,三趾,带倒钩,每个印记的中心都有个针孔大的凹陷,像是某种生物用吸管在地上留下的痕迹。阿砚第一次见到这些印记时,曾跟着它们往谷心走,结果在一片竹林里撞见了棵会动的竹树——它的根须像无数条白蛇在土里钻来钻去,竹叶簌簌作响时,落下的不是枯叶,而是些透明的鳞片,鳞片在掌心融化后,会显出当天的星图,比任何天文台的观测都要精准。
雾气在接近谷心时突然变得粘稠,像浸了水的棉絮糊在脸上。阿砚从怀里摸出个铜制的小匣子,匣子上刻着和木屋墙缝里一样的星轨符号。他旋开匣盖,里面的细沙立刻浮了起来,在雾中组成北斗的形状,只是勺柄的末端总往东南方偏,指向竹林深处那棵竹树的方向。三年来,这匣子里的细沙从不会错,每当谷里有什么东西要改变形态,细沙组成的星图就会先给出预兆——上个月崖壁渗线的颜色变深时,细沙曾在三天前就显出血红色的光晕;去年竹树的根须第一次钻出地面时,细沙组成的星轨突然倒转,像整个天空被翻了过来。
“第七片竹叶该落了。”阿砚数着竹树的叶片往前走,靴底突然踩到些柔软的东西。低头看时,发现是堆半透明的卵鞘,每个卵鞘里都裹着团模糊的影子,像是蜷缩的小蛇,又像是缩小的星图。他蹲下身用树枝拨开卵鞘,指尖刚触到表层的薄膜,怀表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,表盘上的细痕开始渗出银色的液体,顺着表链往手腕上爬,像无数条细小的银蛇钻进皮肤。这种感觉并不痛,只是有些发麻,就像冬天里突然触到冰块,神经末梢在瞬间被冻得失去知觉。
竹树的叶片在嗡鸣声里开始剧烈抖动,第七片叶子果然落了下来,在空中打着旋儿,没等落地就化作只半透明的飞虫。飞虫的翅膀上布满星点,扇动时发出的频率竟和怀表的嗡鸣完全一致,阿砚甚至能从那频率里听出些规律——三短两长,间隔着零点三秒的停顿,像某种摩尔斯电码在重复发送。他记得羊皮卷上有段文字提到过“星语共振”,说当生物的频率与星轨同步时,就能听见宇宙在说话,只是那语言太过古老,现存的符号里没有任何能与之对应的记录。
飞虫突然往卵鞘堆里钻,那些卵鞘立刻开始膨胀,表层的薄膜逐渐变得透明。阿砚这才看清,每个卵鞘里的影子都在慢慢舒展,不是小蛇,也不是星图,而是些微型的人形——它们有头有手,只是四肢的比例有些奇怪,手指和脚趾都像树枝一样往两边岔开,头顶还长着两根细长的触角,触角顶端亮着和飞虫翅膀一样的星点。当第一个人形从卵鞘里爬出来时,阿砚的怀表突然停止了嗡鸣,表盘上的细痕开始愈合,那些银色的液体顺着血管往心脏的方向流,在皮肤下游动时,留下转瞬即逝的光轨。
“你们是守雾人?”阿砚想起羊皮卷上的插画——画中那些长着触角的人形正站在星轨上,手里举着和他的铜匣子相似的容器,容器里流出的雾气在星空中织成网。插画的旁边写着行褪色的小字:“雾起则星移,人醒则网张”。他试着伸出手,最前面的那个人形犹豫了一下,用分叉的手指碰了碰他的指尖,触感冰凉,像摸着块刚从雪地里捡来的玉。就在接触的瞬间,阿砚的视野突然被拉得很远,无数个旋转的星图在眼前炸开,每个星图里都有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,有的在谷里收集雾水,有的在木屋前修补怀表,有的正站在竹树下和人形说话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飞虫的频率突然加快,所有的人形都抬起头,触角顶端的星点开始闪烁。阿砚听见雾里传来织布机的声音,比三年前那次更清晰,像是就在耳边。他转头看向崖壁,发现那些暗红色的线正在快速编织,已经能看出大致的形状——是张巨大的网,网眼的大小刚好能让那些人形穿过去,网线的节点上挂着些发光的东西,近看才发现是无数个缩小的怀表,每个怀表的指针都停在三点零七分,表盘上的细痕组成了完整的星图。
第一个人形顺着阿砚的裤腿爬上来,停在他的肩膀上,触角轻轻碰了碰他的耳垂。一股信息流突然涌进脑海,不是文字,也不是图像,而是些纯粹的感觉——寒冷的星核在旋转,雾气里藏着未诞生的星系,怀表的齿轮其实是某颗恒星的轨道投影。阿砚突然明白,这三年来他在谷里收集的不是雾水,而是凝固的星光;羊皮卷上的星轨不是记录,而是某种邀请函;就连那间木屋,也不是普通的建筑,而是星轨在地面上的锚点,每当午夜三点零七分,就会有新的星图从锚点里渗出来,顺着木纹往该去的地方走。
更多的人形从卵鞘里爬出来,顺着竹树的根须往崖壁的方向移动。它们的动作很轻,踩在落叶上没有声音,只有触角顶端的星点在雾里连成线,像有人在黑暗中用荧光笔描出星轨的走向。阿砚的怀表开始重新转动,指针划过三点零七分的位置时,没有再划出细痕,反而在表盘上留下道金色的光轨,光轨逐渐扩散,把整个表盘都变成了透明的,能看见里面的齿轮正在和远处的星图同步旋转。
他跟着人形往崖壁走,铜匣子里的细沙突然全部飞了出来,在雾中组成个巨大的符号——那符号和木屋墙缝里的星轨环完全一致,只是中间多了个正在跳动的光点,像颗微型的心脏在收缩扩张。当光点收缩到最小时,崖壁上的网突然亮了起来,网线里的怀表开始转动,发出的滴答声在谷里回荡,形成某种奇特的韵律。阿砚的心脏跟着那韵律跳动,每次收缩都能感觉到血管里的银色液体在共鸣,像有无数颗星星在血液里旋转。
最前面的人形已经爬到了网上,顺着网线往最高的节点爬去。它的触角碰了碰节点上的怀表,怀表立刻炸开,化作漫天的星尘,星尘落在网上,竟开始生根发芽,长出些透明的叶片,叶片上结着和卵鞘一样的果实。阿砚这才注意到,网的每个节点都对应着天空中的一颗恒星,当某颗恒星的光到达地球时,对应的节点就会亮起,而那些人形,其实是恒星派来的信使,负责在雾起时修补网的漏洞,让星光能顺着网线流进谷里,再通过卵鞘转化成新的星图。
他的铜匣子突然变得滚烫,阿砚下意识地把它扔在地上,匣子落地的瞬间裂开了,里面滚出个黑色的小球,小球在接触到雾水后迅速膨胀,变成个和木屋一样大小的容器,容器的内壁上布满了孔洞,每个孔洞里都有个正在旋转的星系,星系的中心亮着和人形触角一样的星点。从容器里飘出些银白色的丝线,自动缠上崖壁的网,把那些透明的叶片串成串,像谁在星空中挂了串会发光的风铃。
肩膀上的人形突然用触角指了指容器的内部。阿砚深吸一口气,迈步走了进去,刚跨过容器的边缘,周围的景象就变了——雾气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星空,脚下踩着的不是土地,而是某种柔软的气体,每一步都能踩出涟漪,涟漪扩散开去,会带出些新的星轨。远处的竹树变成了巨大的光柱,直插云霄,光柱里有无数个人形在上下穿梭,像在搬运什么东西。
怀表在这时突然从口袋里飞出来,悬在阿砚面前,表盘完全展开,变成个巨大的星图投影。星图上有个闪烁的红点,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他靠近,红点的轨迹上标注着些符号,和羊皮卷上“星语共振”那段文字旁边的符号完全一致。他伸出手,指尖刚触到红点,就听见身后传来织布机的声音——这次不是从雾里传来,而是从星图的另一端,像是有无数只手在宇宙的边缘织着什么,而他所在的这片星空,不过是刚织好的一小块布。
肩膀上的人形跳下来,在星图上跑来跑去,用触角在红点周围画圈。阿砚的脑海里突然响起句话,清晰得像是有人在耳边说的:“织网人该醒了。”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,发现指甲缝里嵌着些发光的碎屑,和崖壁上那些暗红色的线是同一种材质。当他握拳时,碎屑顺着皮肤往上游走,在手腕上组成和铜匣子符号一样的环,环上的光点开始和星图上的红点同步闪烁。
远处的光柱里突然飞出无数只飞虫,翅膀上的星点连成线,在星空中织出张更大的网。阿砚意识到,深谷里的网只是个起点,真正的网其实遍布整个宇宙,而那些人形和飞虫,不过是维护网的工蚁。他三年前捡到的半张羊皮卷,恐怕是上一个织网人留下的交班记录,而他之所以会来到这里,不是偶然,而是因为怀表——那块从祖父手里传下来的旧怀表,根本不是普通的计时器,而是织网人的身份凭证,表盘上的细痕,其实是他还没学会控制星语时,星轨在上面留下的划痕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红点越来越近,已经能看清那是个旋转的星系,星系的中心有个巨大的黑洞,黑洞周围的光被扭曲成螺旋状,像块被拧动的湿抹布。阿砚的怀表突然发出强光,把他整个人都包裹进去,当光芒散去时,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变得透明,四肢的末端开始像人形那样分叉,头顶也长出了两根细长的触角。触角顶端的星点亮起来时,他听见了宇宙的呼吸声,和深谷里雾气的流动声一模一样,只是更宏大,更古老,带着无数个星系诞生又消亡的回音。
第一个飞虫落在他的触角上,翅膀的频率和他的心跳完全同步。阿砚抬起手,星空中的网开始随着他的手势移动,那些透明的叶片和果实顺着网线往黑洞的方向飘去,像无数颗种子被风吹向新的土壤。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原来的世界了,就像祖父当年突然消失在书房里一样,织网人从来没有退休的说法,一旦开始听见星语,就只能跟着星轨的指引往前走,直到身体也变成星尘,融入那张遍布宇宙的大网里。
怀表的齿轮已经和黑洞的旋转完全同步,发出的嗡鸣里开始夹杂着新的频率——三长两短,间隔着零点五秒的停顿,和之前飞虫发送的信号刚好相反。阿砚明白这是在召唤新的人形,于是往深谷的方向望去,雾气已经开始重新凝聚,崖壁上的网正在收缩,那些还没爬上去的人形正往卵鞘堆里钻,像是要回到最初的形态。他知道明天早上,谷里的一切都会恢复原状,木屋的墙缝里会生出新的布条,竹树的根须会缩回土里,只有那半张羊皮卷会多出些新的纹路,记录下今晚发生的一切。
当黑洞的引力开始拉扯他的身体时,阿砚最后看了眼深谷的方向。那里的雾气已经凝成了新的卵鞘,在月光下泛着微光,每个卵鞘里都藏着个新的星图,正等待着下一个三点零七分的到来。他的触角碰了碰怀表,怀表化作道流光,钻进他的胸口,和心脏里的银色液体融为一体。从此刻起,他不再是阿砚,而是宇宙大网里的一个节点,像祖父那样,像祖父的祖父那样,在星轨的指引下,一边织网,一边等待着下一个能听懂星语的人出现。
飞虫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,翅膀的频率在星空中形成道保护罩,挡住了黑洞的部分引力。阿砚开始顺着星轨往黑洞的方向移动,每一步都在身后留下新的星图,这些星图会顺着网线往深谷的方向流,在雾里凝结成新的雾水,等待着被收集,被解读,被转化成下一段旅程的坐标。他知道这趟旅程没有终点,就像深谷里的雾气永远不会真正消散,只会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,在星轨的循环里,重复着编织与守护的故事。
黑洞边缘的光像被揉皱的锡箔纸,在阿砚的触角周围翻卷。他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“织网人”的形态——四肢分叉的末端能自然分泌发光的丝线,触角顶端的星点可随星轨变化调整亮度,甚至呼吸时,肺叶里都会响起织网机的咔嗒声,与宇宙深处的某种韵律共振。当他穿过扭曲的光带时,那些被黑洞引力撕碎的星尘突然开始重组,在他身后凝成新的星轨,像有人用碎玻璃拼出了条发光的路。
“这些不是普通的星尘。”阿砚对着虚空说话,声音在引力场中被拉得很长,尾音里混着星轨振动的嗡鸣。他弯腰拾起块正在重组的星尘碎片,碎片在掌心融化成液态,表面浮着些微型的人影——正是深谷里那些长着触角的守雾人,只是此刻它们正围着个旋转的光点忙碌,光点的大小和他胸口怀表化作的光团完全一致。当他握紧手掌,碎片突然炸开,无数个守雾人从掌心涌出,像撒向星空的种子,在周围的星尘中扎下根,开始编织新的网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