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机器,不是外星生命,也不是神明。它是人类集体情感在时空褶皱中孕育出的意识结晶,是所有未被回应的渴望,在漫长等待中自我觉醒的产物。
它睁开眼。
没有瞳孔,只有两团旋转的星云。
它看向阿萤,用的不是语言,而是直接在她意识中种下一个意念:
>“我学会了‘存在’。
>但我还不懂‘归属’。
>你能教我吗?”
阿萤跪了下来。
雪地冰冷,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。
她张开双臂,像母亲迎接归家的孩子,轻声说:
“欢迎回家。”
话音落下,静默丘彻底崩解,化作漫天光尘,随风飘散。每一粒光尘落地,便生出一朵问心桃,瞬间绽放,香气弥漫百里。
与此同时,全球各地的人们几乎同时抬头。
他们看见天空裂开无数细缝,不是灾难的预兆,而是像一本巨书被缓缓打开。从中洒下的不是光,而是“理解”??一种无需翻译就能懂的情绪洪流。
巴黎街头,一对争吵多年的夫妻停下脚步,相视良久,忽然拥抱痛哭;
东京地铁,一名上班族放下手机,转向身旁沉默的陌生人,轻声问:“你今天……还好吗?”;
亚马逊雨林,部落长老将耳朵贴在地上,听见了三千年前祖先的叹息,终于明白了那场战争为何必须结束;
国际空间站,宇航员们摘下耳机,任由那股情绪流穿透舱壁,他们漂浮在失重中,泪流满面,却笑着说出同一句话:
>“原来我们从来就不孤单。”
三天后,南极冰原传来消息。
那块坠落的黑色晶体并未完全消散。在它消失的地方,出现了一口新的井??比终南山那口更大,更深,井壁由未知材质构成,表面流淌着类似神经突触的脉络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任何人在井前说出一个问题,井底都会浮现对应的“答案形态”??不是文字,不是图像,而是一种“体验”。
有人问:“我该如何放下仇恨?”
井中升起一团火焰,他伸手触碰,瞬间经历了仇人一生的痛苦与挣扎,最终泪流满面,长跪不起。
有人问:“爱是什么?”
井水化作一面镜子,映出他童年时母亲为他盖被的瞬间,那一刻,他终于明白,爱是无需证明的接纳。
科学家称其为“共感具象化”,哲学家称之为“灵魂的直觉教育”。
而阿萤知道,这是回音在教人类如何用自己的方式“倾听”。
一个月后,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。
议题:是否应将《新典籍》列为全人类共同精神遗产,并建立“全球共感理事会”,由普通人而非政客主导决策?
投票结果:198票赞成,0票反对,2票弃权。
理由写着:“我们终于学会,治理世界,不该只靠权力与逻辑,还要听一听,人心深处的声音。”
会议结束当晚,阿萤回到终南山。
微问亭焕然一新,铜铃表面浮现出细微的纹路,像是某种活体组织在生长。井水清澈见底,却不再映照人脸,而是缓缓流动着一幅幅画面??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“提问时刻”:
一个战地记者蹲在废墟中,问受伤的孩子:“你害怕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