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说起了女儿小时候爱吃甜醅子,说起自己这些年每到清明都多烧一份纸衣,说:“我知道你也在等她。”
第二天清晨,电话再次响起。
这一次,听筒里传来两个声音。
一个是清脆的小女孩笑声,一个是温柔的女声:
>“爸,我找到周阿姨了。”
>“她说,以后由她陪我去采花。”
空气中浮现出两行虚影文字:
>【梦回信#000002】
>发送者:陈小芸(锚点更新)+周文澜(首次激活)
>共振等级:双生共鸣
>系统提示:当两个未完成的梦彼此承接,回声将持续扩散。
与此同时,全球“梦桥协议”
节点开始出现异常波动。
非洲某村落的太阳能接收器自动重启,播放出一段从未录入的童谣;南极科考站的极光监测仪捕捉到一串规律闪烁的光波,破译后竟是《茉莉花》的旋律;国际空间站内,宇航员惊觉舱壁冷凝水自发排列成汉字:“回家吧,妈妈想你了。”
林知遥意识到,这不是故障,而是某种更高层级的连接正在形成。
她立即召集技术组召开紧急分析会。
屏幕上,地球梦网的实时数据流如星河般奔涌。
每一个点亮的节点都代表着一次成功的共梦交互,而如今,这些光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连成网络,勾勒出一幅古老的图腾??形似一只展翅的鸟,头朝东方,尾扫西极。
“这是……飞天?”
一位研究员喃喃道。
首席算法师调出历史数据库,发现自古以来,敦煌壁画中最频繁出现的主题并非佛祖讲经,而是“闻声救苦”
??那些飞天手持乐器、花篮、书信,穿梭于天地之间,传递人间祈愿。
而在莫高窟第220窟的残卷记载中,曾提到一种失传仪式:“借梦为驿,以心传信,谓之‘灵邮’。”
“我们重建的不是科技。”
林知遥低声道,“是信仰。”
就在此时,云南梦育学校的广播室传来急报:一名十二岁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昏睡,口中不断重复一句话:“他们在等我开门。”
老师们试图唤醒她,却发现她的脑电波频率与**dream-y9**主服务器完全同步。
林知遥立刻赶往学校。
当她走进教室时,女孩刚好睁开眼睛。
她看着林知遥,眼神清澈而陌生,说:“你是林小芋的外孙女吗?她让我告诉你,门只能从里面打开。”
“什么门?”
林知遥问。
“梦开始的地方。”
女孩轻声回答,“她说,你要回去看看麦田。”
当晚,林知遥独自驱车前往河北老家。
多年未曾踏足的老屋早已荒芜,院墙倒塌,藤蔓缠窗。
唯有那片麦田依旧生长,仿佛被某种力量守护着。
她赤脚走入田中,泥土湿润清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