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旁谋士道:“殿下,既然计划受阻,是否暂缓南图?”
“暂缓?”
朱棣冷笑,“正因受阻,才更要动。
他们以为换掉几块煤就能断我血脉?殊不知,我要的从来不是煤,而是人心。”
他提笔蘸墨,在纸上写下八个字:**“薪尽火传,势不可挡。”
**
而后唤来心腹:“传令下去,放出风声??江南百姓试用太子新炉,一夜之间中毒十余户,三人身亡。
罪魁祸首,便是那‘蜂窝煤’!”
谣言如野火燎原,三日内席卷江淮。
扬州街头已有泼墨大字:“毒煤害民,太子失德!”
杭州书院学子集会,质问官府:“既言便民,为何致人死亡?”
更有江湖术士装神弄鬼,称“黑石吸魂,青烟夺命”
,煽动百姓焚毁炉具。
消息传至南京,朝堂震动。
朱标怒极拍案:“荒谬!
蜂窝煤经数十次测试,绝无毒性!
谁在造谣?!”
黄子澄忧心忡忡:“殿下,纵使真相清明,奈何流言滔天。
百姓只信亲眼所见,不信官府辩解。
若不能迅速澄清,新政未兴,先失民心。”
朱标目光转向董桂花:“你有何策?”
董桂花神色平静:“臣请殿下允许一事。”
“讲。”
“公开验煤。”
他朗声道,“择日于钟山脚下设坛,召集百官、士绅、匠人、百姓代表三千人,当场点燃蜂窝煤炉,连续燃烧十二时辰,派太医全程监测空气与人体反应。
若有一人中毒,臣愿以死谢罪;若安然无恙,则请陛下下诏,严惩造谣者,诛其九族!”
满殿哗然。
朱标凝视他良久,终是重重点头:“准!
三日后,钟山见证!”
筹备迅即展开。
董桂花亲自监制十座特大型蜂窝煤炉,内置双层过滤装置,排烟管加长至三十丈,引向山谷空旷处。
又选十名健康壮丁轮班值守,每两时辰记录体温、呼吸、脉搏,由太医院正印官签字存档。
清扬率工坊女工连夜缝制宣传布旗,上书:“真煤不怕火炼,惠民自有公论。”
万珊翔则联络江湖同道,在各大茶馆酒肆散布实测数据,扭转舆论。
黄子澄起草《辟谣诏》,只待验煤成功即刻颁布。
第三日辰时,钟山脚下人山人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