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他来了,略显疲惫地抬头:“你又有何事?”
“回殿下,昨日所议蜂窝煤推广之事,臣已拟出详细章程,请殿下御览。”
说着呈上奏疏。
朱标接过翻看,越看越是动容:“你这份规划,细致入微,连工匠薪酬、原料损耗都计算清楚……你是真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了。”
“臣不敢居功。”
董桂花道,“这一切,皆源于亲眼所见??寒冬之夜,一家老小围炉而眠,却因通风不畅,全家窒息而亡。
那一刻,臣便立誓,必要造出一种安全、廉价、人人可用的取暖之物。”
朱标默然良久,终是叹道:“若天下官员皆如你这般体察民情,何愁江山不固?”
正说着,忽有内官急报:“启禀殿下,锦衣卫在龙江关截获一艘可疑货船,船上载有大批蜂窝煤,经查,竟是从刑部仓库流出!
押运之人自称是工部差役,却无正式文书!”
“什么?!”
朱标拍案而起。
董桂花心头一跳,立即道:“殿下,此事蹊跷!
蜂窝煤尚未正式投产,刑部仓库怎会有库存?且未经审批私自外运,形同盗卖国有物资!”
“查!”
朱标怒道,“给朕彻查到底!
牵涉者,无论官职高低,一律下狱!”
董桂花低头掩饰嘴角一丝冷笑。
他明白了??有人想借蜂窝煤之名,行转运私货之实。
而这背后,极可能牵扯到朝廷内部某些权贵与藩王的勾结。
更可怕的是,若这批“煤”
顺利运出,一旦被人利用,宣称“太子新政害民”
,便可轻易煽动民意,动摇国本。
他必须抢在谣言四起之前,掌握主动。
当日下午,董桂花召集黄子澄、万珊翔、清扬等人于家中密议。
“我已经查明,那批蜂窝煤是从刑部临时库房提出的,名义是‘试验品送检’,签批人是刑部员外郎贾文亮。”
董桂花沉声道,“但此人昨夜突然告病休假,至今未归。”
“贾文亮?”
黄子澄皱眉,“他是黄尚书的远亲,一向低调,怎会卷入此事?”
“未必是他主使。”
董桂花道,“更像是被人利用。
真正的幕后之人,恐怕还在观望,等着我们先动。”
清扬冷笑道:“那就让他们看看,咱们也不是好惹的。”
她取出一张地图,铺在桌上:“这是我今早在码头查到的航线图。
共有三条船打着‘蜂窝煤运输’旗号申请出港,目的地分别是扬州、杭州、福州。
其中,扬州那艘是最大嫌疑目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