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九小说网

六九小说网>都中状元了,你告诉我这是西游? > 第230章 日行一善(第1页)

第230章 日行一善(第1页)

糖生化作的银色小鱼悄无声息地潜入温热的泉水中,摆动着灵巧的尾巴,向着池中那七个惊慌失措的女子快速游去。清澈的泉水下,视野反而比水面更清晰几分。

他如同一条真正的游鱼,灵活地穿梭在七人之间。水波荡。。。

风起于昆仑之巅,卷动雪尘如龙蛇奔走。那座孤峰上的身影依旧伫立,衣袂翻飞似羽未展,却已将万古寒意踏于足下。陈玄一步步踏上冰原,脚印在冻土上留下浅痕,旋即被风雪掩埋。他不回头,也不疾行,只是稳稳前行,仿佛这一路跋涉早已注定。

凤凰真灵睁开眼,眸中星河流转,映出陈玄的身影,也映出这浩瀚天地的裂变轨迹。“你放下了笔,却扛起了更重的东西。”他说,声音不高,却穿透了风雪,“《破天录》是火种,而你是执火之人。”

陈玄停下脚步,距他三丈之遥,抬头望向那双仿佛能照见灵魂的眼睛。“我曾以为写书是为了揭真相,后来才明白,真相本身并不足以撼动枷锁。”他缓缓道,“真正动摇天规的,是当第一个农夫敢说‘土地不该属于帝王’,当第一个婢女烧掉卖身契时眼中没有恐惧??那是你点燃的明心之火,在人心深处生根发芽。”

凤凰轻笑,抬手一引,空中浮现出万千光点,如萤舞夜空,又似星辰垂落。每一粒火光之下,皆有一人睁眼醒来:西域商旅撕毁官府特许状,宣布自组行会;南荒巫祝弃祭祀血牲,改以草药疗疾,并立碑言“神不食人命”;东海渔村共议海权,划分渔区,立约互不侵扰;就连一向森严的北境军营,也有士卒联名上书,要求废除“连坐法”。

“他们不再等救世主。”凤凰低语,“他们开始相信,自己就是改变的起点。”

陈玄凝视着这些画面,心头滚烫。他知道,这不是神话时代的降临,而是凡人意志的觉醒。以往所谓“天命所归”,不过是强者编织的梦魇,让人甘愿匍匐。可如今,梦碎了。

“所以你要我来?”他问。

“不是我要你来。”凤凰摇头,“是你自己走到了这里。从你在长安写下第一行质疑那天起,你就注定要站上这座山峰。文字破不开的牢笼,需要用新的法则去重构。”

话音未落,天边忽现异象。一道虹桥自虚空垂下,横贯苍穹,其形正如信笺上所绘。桥身由光构成,却似有实质,踏上去便知虚实相生。虹桥尽头,隐约可见一座悬浮之城,楼阁参差,钟声悠远,非仙非凡,既不在三十三重天,也不属十殿阎罗管辖。

“那是……?”

“新谏台。”凤凰答,“玉帝开放‘谏言台’后,人间呼声如潮,然旧制难容真声。于是有人以愿力结界,集百万觉醒者之心念,在虚实夹缝中筑此城??名为‘问天都’。此处无阶品,无仙籍,凡持真理而来者,皆可登台论道。”

陈玄动容:“竟真造出了一座不属于任何体系的城?”

“为何不能?”凤凰反问,“既然天庭可凭敕令封神,佛门能借香火成国,人间为何不可自立一域?你们常说‘天上才有秩序’,可谁规定秩序必须来自高处?也许真正的秩序,应生于平地,长于众议,立于共识。”

他迈步向前,踏上虹桥。陈玄紧随其后。两人行走间,脚下光影流转,似有无数记忆碎片浮现:

一个孩子在破庙里读《破天录》,旁边老僧默然倾听,最终合掌叹曰:“原来经书之外,尚有大道。”

一名女子在刑场上高呼“律法不应杀人”,刽子手迟疑良久,终将刀掷于地。

边关守将接到朝廷剿匪令,却发现所谓“匪寇”竟是因饥荒抢粮的百姓,遂闭门拒命,率军开仓赈灾。

每一段画面都短暂,却沉重如碑。

待至问天都城门前,已有数百人等候。他们身份各异:有布衣书生,有断臂老兵,有戴镣逃奴,甚至还有褪去金甲的天将、卸下袈裟的比丘。他们不跪不拜,只拱手为礼,目光坚定。

“我们等你们很久了。”一位盲眼老者拄杖而出,声如洪钟,“今日报名登台者七百二十三人,议题十八项,首议便是??废除‘天税’与‘轮回赎罪制’。”

陈玄心头一震。天税乃天庭向人间征收的贡赋,名义上用于维持三界平衡,实则多入私囊;而轮回赎罪制更是地府积弊,凡魂魄投胎,须缴纳功德或受苦赎业,贫者无资便只能堕畜道、饿鬼道。这两条制度盘踞千年,根深蒂固,如今竟被公然提上议程?

“你们不怕吗?”他忍不住问,“一旦决议触怒天庭、灵山,恐遭镇压。”

盲老者哈哈大笑:“怕?我们这些人,有的被抄家灭族,有的被打入雷池三百回,有的生生世世不得超生……可我们还活着,还敢说话,就是因为不再怕了!你说过??‘非天不可违,乃人不当屈’!这话刻在我骨头上!”

众人齐声应和,声浪冲霄,竟使虹桥微微震颤。

凤凰立于高台,环视四方,终开口:“今日起,问天都不再是幻影。它将成为三界之外的第四个存在:不属于天,不属于地,也不属于冥,而属于所有不愿沉默的灵魂。从此以后,每一条律法的诞生,都需经过万人评议;每一个权力的行使,都要接受公开质询。”
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人群:“这不是推翻旧秩序,而是建立新契约。若天不能公,地不能载,冥不能判,则人自为之。”

陈玄站在侧畔,看着这一切,忽然明白了什么。这场变革从来不是一场战争,而是一次文明的跃迁。就像种子破土,并非为了摧毁大地,而是为了迎接阳光。

当夜,问天都灯火通明。议事堂内,辩论激烈。关于“天税”的提案率先展开。一位曾为税吏的年轻人现身说法,揭露各地官员如何借天庭名义横征暴敛,甚至伪造天旨勒索百姓。他展示了一份密档,其中赫然记载某年江南大旱,本应减免赋税,却被司财仙官篡改为“加倍征收以儆效尤”。

“他们说这是替天行道。”青年冷笑,“可天若有情,岂会逼死饿殍满野的孩童?”

全场寂静。

紧接着,地府使者意外现身。来者是一名年轻判官,身穿黑袍,手持生死簿副本。他当众宣布:近百年来,地府共有九十万七千三百余名魂魄因无力支付‘赎罪金’而被强制贬入恶道,其中六成以上生前并无大过,仅因贫困或得罪权贵所致。

“我奉命前来,只为一句良心。”判官沉声道,“我不知佛祖是否允许我说这些,但我知道,若不说,我就再也配不上这身袍服。”

满堂哗然,继而掌声如雷。

最终,“废除天税”与“取消轮回赎罪制”两项提案以压倒性多数通过。决议将以“民意文书”形式递呈凌霄殿与地府十王,并附言:“若三月内无回应,则视为默认接受;若有镇压之举,问天都将联合人间、地界、散修势力,发起全面舆论抗争。”

消息传出,三界震动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