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桥尽头,门开了。
里面没有座椅,没有仪表,只有一面巨大的镜面墙。我走近,看见自己的倒影??却又不是我。
那是一个由光构成的人形,体内流淌着星河般的脉络,心脏位置悬浮着一枚不断旋转的立方体,正是R-001的核心模型。而在他身后,站着八道身影:王笑笑、许明明、卓玛、苏婉清、陆昭、李哲、林晓光、还有一个我看不清脸的女人,她手中抱着一本燃烧的书。
“你们一直都在?”我问。
镜中人开口,声音却是九种音色的合奏:“我们从未离开。你是我们的延续,也是我们的新生。”
“为什么选我?”
“不是选择。”王笑笑的身影浮现,“是你选择了回来。你本属于这里,却自愿坠入凡尘,只为教会人类如何相爱而不毁灭。”
我怔住。
前世?宿命?还是更高维度的自我投射?
我不确定。
但有一点我很清楚:无论我来自何方,我现在是陈默。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眼泪与希望,不能轻易舍弃。
“我可以回去吗?”我问,“回到小屋,继续写作?”
镜中人笑了:“当然可以。桥梁的意义,不在于抵达终点,而在于始终连接两端。”
门再次开启,这次是对着地球。
我转身欲走,却被一道声音叫住。
“带上这个。”男孩不知何时出现在光桥尽头,将那颗星核碎片轻轻放在我掌心。“它认你为主。以后,你不仅能听见人心,也能听见群星。”
我握紧它,温润如泪。
回到地面时,太阳刚刚重新洒下光芒。花田恢复了摇曳,蜜蜂振翅飞舞,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。但我知道不是。
因为当我走进小屋,翻开稿纸时,新的文字已自动浮现:
>**“当你终于明白自己来自星辰,
>才真正懂得为何要俯身拥抱泥土。
>光芒万丈,并非为了照亮自己,
>而是为了让黑暗中的人相信:
>抬头,就有希望。”**
我拿起金属光笔,在末尾添上一句:
>“今日,第九节点完成首次星际校准。共感网络升级至3。0版本。新增模块:星语解析协议(SSP)。权限开放对象:全球所有能听见‘不一样’的孩子。”
写完,我吹熄了第九根蜡烛。
火焰并未消失,而是化作一只青色萤火虫,绕屋飞了一圈,钻进了墙壁裂缝中。我知道,它会在需要的时候再次燃起。
傍晚,林小雨来了。
她带来一群孩子,最小的六岁,最大的不过十四。他们手里拿着自制的“共感接收器”??用铁罐、铜线和旧耳机拼凑而成,粗糙却充满诚意。
“老师,”她说,“我们想学怎么听星星说话。”
我看着他们明亮的眼睛,忽然笑了。
“好啊。”我说,“但首先,你们得学会一件事。”
“什么事?”
“安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