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云冉伸手,在孩子的鼻尖点了一下,就听到他小声哼了一声。
还挺娇气的。
“陛下,孩子起好名字了吗?”
景华琰帮儿子顺了顺炸毛的胎发,说:“起好了。”
“经与宗人府、钦天监与礼部议论,最终定名为景明昱。”
姜云冉重复了这三个字:“哪个玉?”
“日以昱乎昼,月以昱乎夜。取光明之意。”
姜云冉低下头,看着酣睡的儿子,温柔笑了起来。
“小明昱,你有名字了。”
小孩子生下来,一天一个样子。
起初还是红彤彤,皱巴巴的模样,等到姜云冉出月子,二皇子已经是个粉雕玉琢的漂亮娃娃了。
因为生得好看,宫里祖辈们,还未出宫的叔叔姑姑们,整日里都要来飞鸾宫看他,弄得这孩子一点都不怕生,即便飞鸾宫里人来人往,他也踏踏实实睡他的大觉。
两岁半的大公主也天天往飞鸾宫跑,还跟姜云冉发愁:“母妃,弟弟这么小,什么时候能跟我玩?”
姜云冉揉了揉她的小脑袋:“等你比八仙桌高了,弟弟就能同你玩了。”
小丫头仰头看了看庞然大物,唉声叹气:“哎呦呦。”
景华琰正巧回宫,听见她叹气,便把她抱起来。
“你看,这不就高了?”
景明舒就又高兴起来,没心没肺:“好!明天就跟弟弟玩。”
这傻兮兮的样子,也不知道随了谁。
随着飞鸾宫的热闹而来的,是朝堂上的热闹。
自从姜云冉诞育二皇子后,朝堂上立后的呼声就一日比一日强烈。
等二皇子满月之后,终于有朝臣上书,请立皇贵妃为皇后。
上书的折子并未被立即批复,凌烟阁不敢擅专,甚至没有拟批条,原封不动送到了知不足斋。
十日后,又有朝臣上书,奏请陛下册封皇贵妃为皇后。
依旧留中不发。
又十日,这一次,姚文周在朝堂之上恳请,言辞恳切,态度坚定。
“陛下,皇贵妃娘娘育皇嗣,理宫事,匡扶国祚,平乱有功,可堪大任。陛下登基日久,后位空缺七载,老臣今恳请陛下,册封皇贵妃娘娘为皇后,以主位中宫,母仪天下。”
这一番言辞,全是溢美之词,把姜云冉的种种功绩简单阐述,是为让百姓知晓。
朝堂之中,自有三请三辞的旧例。
到今日,便是第三次陈请。
景华琰面上笑容和煦,他居高临下坐在龙椅上,那双深邃的眉眼在满朝文武身上一一扫过。
“诸位爱卿,以为如何?”
朝臣皆躬身行礼:“臣等恳请陛下,册封皇贵妃娘娘为皇后,以主位中宫,母仪天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