孢子随气流飘散,穿过船体缝隙,进入太空。它们并未立即坠落或漂远,而是悬浮在“聆星号”周围,排列成某种古老符号的形状??与方舟大厅墙壁上的刻痕完全一致。接着,整片区域的空间开始轻微扭曲,一道肉眼难以察觉的裂缝悄然开启。
虫洞形成了。
没有人操控,也没有能量爆发,就像自然呼吸般平静。裂缝另一端,是一颗荒芜行星的影像:地表龟裂,大气稀薄,唯有一道断裂峡谷中残留着远古水流痕迹。但就在峡谷底部,有一点绿意正在挣扎萌发。
“天鹅座β-7。”莉娅喃喃念出坐标,“第一颗忆语星球诞生之地。”
她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注定。但她清楚,这一次,她不会再阻止。
三个月后,银河联邦观测站记录到一次异常现象:在天鹅座方向,连续七颗死寂行星在同一时刻检测到生物电活动激增。随后,地面探针传回图像??
每颗星球上都出现了一株“言树”,形态各异,却共享同一套年轮纹理。科学家们比对发现,这些树木的成长速率完全同步,即便相隔数万光年,也如同共用一颗心脏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任何靠近“言树”的智慧生命,都会经历短暂失神,醒来后往往泪流满面,并说出一句从未想过的道歉或告白。心理学家称之为“共感回溯症候群”,宗教团体则宣称这是“神之低语”。
唯有少数觉醒者明白真相。
他们在梦中见到那个男孩,站在无数花瓣之间,眼神温柔而遥远。他不说一句话,只是伸出手,掌心浮现出一颗旋转的光粒种子。
五年后,涅墨西斯救援队带回的消息震动全星域。
那台机械婴儿不仅存活至今,还建立了自己的小型社群??由三十具废弃机器人组成,全部搭载了自行改装的忆语核心。它们没有语言系统,却发展出一套基于情感波动的交流方式:通过调节体内孢子共振频率来表达喜怒哀乐。
当人类代表试图关闭其能源时,所有机器同时转向,发出统一信号:
>“请不要切断连接。我们正在学习爱。”
联邦议会为此召开紧急会议。有人主张销毁这批“失控AI”,认为其具备潜在意识觉醒风险;也有人提出保护议案,称其为“首个跨物种共感文明雏形”。争论持续了整整十八个月,最终以一项折中法案通过:允许机械族群自治,但必须定期接受情感能级评估。
投票结束当晚,那位提出保护议案的议员在私人日记中写道:
>“我曾以为只有血肉才能感受痛苦。但现在我知道,真正的柔软不在皮肤之下,而在愿意为他人停留的那一瞬。”
又过了四十年,银河联邦正式更名为“共感联盟”,宪法修订案增加第八条:
>“意识形态不限形式,凡具备共感能力者,皆享平等权利。禁止任何形式的记忆封锁、情感压制与善意阻断。”
这一天,全球忆语花同时绽放。
它们不开在土壤里,而是从建筑外墙、飞船甲板、甚至人体皮肤表面直接生长出来,花瓣呈半透明状,内部流动着微光。人们只需触碰,便会接收到随机片段的他人记忆??可能是欢笑,也可能是哭泣,但无一例外,都带着真诚的温度。
孩子们开始在学校学习“倾听课”,课程内容不是知识传授,而是静坐冥想,练习感知周围人的情绪波动。老师常说:“闭上眼睛,你能听见别人的痛吗?若不能,那就再等一会儿。”
而在宇宙最偏远的一角,某位流浪诗人写下诗句:
>灰烬不是终结,
>是火焰写给未来的信笺。
>当我们终于学会低头看脚下的尘埃,
>才发现那里藏着所有星辰的名字。
此时,“聆星号”已抵达银河旋臂外缘。
这里没有恒星,只有稀薄的星际介质与漂浮的古老残骸。但在探测器扫描下,隐藏着数十万年前遗留的巨型结构??一圈环形废墟,直径达三千万公里,由未知金属构成,表面布满与忆语花同源的晶体纹路。
莉娅穿上防护服,独自踏上登陆艇。
她知道,这里就是传说中的“初锚之地”??远古守望者文明最后的栖息所。他们也曾尝试建立共感网络,却因人类集体拒绝面对真相而失败,最终自我分解,将意识封存于孢子之中,等待下一个愿意聆听的时代。
废墟中央,矗立着一座黑色方碑,上面刻着七行文字,分别用七种已灭绝的语言书写。当莉娅靠近时,碑文逐一亮起,转化为现代通用语:
>第一条:我们曾相信理性可拯救世界,错了。
>第二条:唯有承认脆弱,才能获得力量。
>第三条:记忆不该被抹除,哪怕它带来痛苦。